新闻 | 北语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与信息科学学院团队成果亮相两大国际会议
近日,北京语言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方小萍团队、信息科学学院语言监测与智能学习(ICALL)实验室、以及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陈琳团队的合作研究成果,分别入选第六十六届国际心理学会年会(Psychonomic Society 66th Annual Meeting)和第十九届国际东亚语言加工会议(The 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Processing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ICPEAL 2025)。研究团队将分别在美国丹佛和中国广州向来自全球的学者分享最新发现。
研究背景
在日常阅读过程中,我们的大脑并非被动接收信息,而是持续对后续词语进行主动预测。为深入探究阅读中的预测机制,本次研究采用了大语言模型与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实验首先复现了已有发现,即当读者遇到“出乎意料”的词语时,往往会停留更长的时间。本团队的工作进一步揭示:除了词语本身的意外性,语境中预测的“波动”同样会影响理解速度。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这种语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尤为明显,即不同词汇水平的读者会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策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文本内容。这一发现提示我们,语言理解并非一个静态过程,而是一种随语境和个体差异动态调节的认知活动。
跨学科合作的力量
此次研究由北京语言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信息科学学院以及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师生团队共同完成。团队充分发挥跨学科优势,将大语言模型与心理学实验相结合,探索了人类大脑是如何在真实阅读中处理和预测语言的。这种合作模式为语言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人工智能和教育实践提供了启发。
国际认可,走向世界
本次合作成果获得了国际学界的高度认可:
-
在 ICPEAL 2025上,研究将以口头报告形式发表;
-
在 Psychonomic Society 66th Annual Meeting上,研究将以海报展示形式分享。
两大国际舞台的亮相,不仅展现了北语在心理语言学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科研实力,也为学校师生在国际学术交流中赢得了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