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材编写

总体介绍

教材是国际中文教育“三教”(教师、教材、教学)之一,既是教学内容的承载者,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首要依据。随着中文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全世界学习中文的人数逐年攀升,学习者的多元化、学习环境的多元化和教学模式的多元化都驱动教材类型的多元化。信息化时代的教材具有素材化、碎片化、可视化和叙事化特点。它们与传统教材有何不同?不同呈现方式的教材对学习效果有何影响?学生采用的学习策略有何变化?是否会形成不同的学习模式?这些都为学界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值得我们思考和回答。

我们致力于通过对教材编写理论、编写实践、教材对比、教学模式的研究,拓展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创新编写理念和编写思路,针对不同环境、不同需求下的中文教学与教材的针对性问题,编写出更实用、更科学、更现代化、更立体化的国际中文教材及相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同时,将教材编写与教师研究、学习者研究结合起来,将教材研究与课堂教学研究结合起来,以更合理、更科学、更充分、更恰当地发挥教材应有的功能。

已出版的相关教材

  • 作为主编
使节汉语 初级1
  • 作为副主编及编者
文物里的中国故事 清华汉语口语篇2
  • 作为编者
清华汉语听力篇2 清华汉语综合篇1 科技博览读本 清华汉语综合篇2

指导老师

  • 岳岩, 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

参与团队

  • 邵薇,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博士在读
  • 郭静,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硕士生
  • 陈嘉琪,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硕士生(已毕业)
  • 魏玮,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硕士生(已毕业)
  • 兰易,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硕士生(已毕业)
  • 刘倩瑶,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硕士生(已毕业)
  • 姜兆义,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硕士生(已毕业)
  • 刘宇浩,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硕士生(已毕业)
  • 义柔,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硕士生(已毕业)
  • 徐蒲贝,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硕士生(已毕业)
  • 永思源, 中央财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已毕业)

国际中文教育视角下的汉语本体研究

汉语本体研究是指对汉语本身的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诸种现象及其历史演变和发展进行考察、描写、分析、解释,并升华为理论,以建立相应的理论系统。而立足于国际中文教育视角的汉语本体研究,既有赖于汉语本体研究,又更注重汉语特点并与其他语言之间比较的基础上开展汉语词汇、语法、汉字等方面的研究及其教学研究,从而为国际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

汉外对比与跨文化研究

立足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汉外对比和跨文化交际的实际问题,重视汉外对比研究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形象的传播。